塑料廢棄物污染是21世紀最為緊迫的環境問題之一,但大部分進入填埋場和海洋,嚴重威脅人類的生態環境和生命健康。石墨烯作為新型的二維碳材料,其制備方法主要通過剝離石墨獲得,該過程需要大量的溶劑、機械剪切力和電化學處理等,產率較低,成本較高,限制了其應用。美國萊斯大學James M. Tour教授課題組通過廉價的焦耳熱閃蒸技術可將任何碳源,無論是炭黑、石油瀝青、煤炭、輪胎還是塑料垃圾,統統在不到100毫秒的時間內變成克級石墨烯,實現了“變廢為寶”。(詳細報道:突破性進展!《Nature》:此文一出,“石墨烯”秒變“白菜價”?。┻M一步觀察了閃蒸石墨烯的形貌又在2020年9月10日發表了一篇《ACS Nano》(詳細報道:《Nature》之后,觀察了一下形貌,再發一篇《ACS Nano》丨“白菜價石墨烯”又有新進展)
2020年10月29日,James M. Tour教授課題組再發力,提出一種回收塑料廢棄物的方法,實驗室并沒有像原來那樣用直流電來提高碳源的溫度,而是首先使塑料廢料暴露于大約8秒鐘的高強度交流電中,然后直流震蕩,通過快速焦耳熱技術將廢棄物變成具有渦輪層的閃蒸石墨烯(FG)外,還會產生碳低聚物、氫等,處理每噸塑料廢棄物約125美元(約848元人民幣)的電力成本,同時可以獲得180千克高質量石墨烯,具有明顯經濟優勢。一舉兩得,同時解決了“廢塑料回收難”、“石墨烯制備成本高”兩大難題。相關工作以“Flash Graphene from Plastic Waste”為題發表在《ACS Nano》。